从维熙文集

从维熙

> 从维熙文集 > 从维熙文集目录

第44章 北国草(从维熙文集①)(44)(1 / 2)

上一章目 录

下午,南北两路垦荒队队员在凤凰镇会师了。

这个北国的荒芜小镇,因为这些青春儿女的到来,而洋溢出罕见的青春气息。县委大院门口,张贴着红色、绿色、粉色的欢迎标语,县委小礼堂里炉火熊熊,来自骑马岭的伐木队员和来自青年屯的盖房伙伴,坐在一排排的长椅上,静待马俊友和诸葛井瑞的到来。

医院实在太小了,它无法容纳下八十多名垦荒队队员去探望战友,宋武便选择了这个有一百多个座位的县委礼堂,一方面叫垦荒队队员们见面团聚,另一方面叫“北京来的娘家人”看看她的儿女们,正在艰苦生活磨炼中的成长。他别出心裁地在礼堂正面,贴出了“青春的检阅台”的横幅会标。

古老的荒地上,虽然没有苹果、香蕉、橘子等招待拓荒者,可是野生的榛子、山葡萄干、黑杜梨等土特产还是很富有的。由于垦荒队队员们要求见一见县委书记的“夫人”,宋武同志的爱人潘洁,亲自出马招待这些年轻人。她,眉目清秀,身材苗条,和体形如同半截树墩子一样的宋武,恰好成为鲜明的对比。白黎生对此有超人的敏感,他见景生情地喊了一嗓子:“哎——同志们瞧哇!咱们县委书记创造了土洋结合的完美典型。”小皮球立刻接上话茬,尖声尖气地喊道:“那也比不了你呀!喝巴黎牛奶长大的洋孩,搞上了北大荒的‘草妞儿’!”哗的一声,整个礼堂都笑了。

只有走过漫漫风雪里程的人,才能体会到炉火的温暖;只有尝过艰苦劳动滋味的人,才能理解坐下来休息时的愉快。北国冰铺雪盖以来,这些来自北京的拓荒儿女,还是第一次坐在温暖如春的炉火旁,开怀地畅谈哩!

小礼堂的门被推开了。第一个进来的是唐素琴,她搀扶着诸葛井瑞蹒跚而行;接着是邹丽梅推着一辆医用两轮小推车走了进来,车上坐着负伤的马俊友。小礼堂里立刻乱了,小伙子和姑娘们离开座位,拥向门口,以至于跟在马俊友母亲身后进来的宋武,不得不扬起手臂,大声地呼喊着:

“肃静——”

“各就各位——”

“同志们!你们就不怕娘家来的人笑话吗?都坐到自己位置上去!”

宋武最后一句话起了作用,刚才像潮水般涌上来的人流,又像海水退潮一样流了回去。卢华带头站起来,向马俊友的母亲致意:

“老妈妈好——”

“老妈妈好——”儿女们异口同声。

老母亲慈祥的目光,掠过一张张黧黑的面孔,使她心动的是,拓荒的儿女们尽管相貌千差万别,但脸上都带着青一块紫一块的冻伤。特别是她走到“小不点”叶春妮身旁时,小火头军那双晶黑的眸子和耳旁垂落下来的短辫,一下吸引了她的眼睛。她记得在前门火车站为这些年轻人送行时,她曾亲过这个小小人儿的脸蛋。眼前还是这张稚气的脸,但两腮上挂着一串被透骨的冷风冻起的水疱。老母亲难以压抑对小姑娘的深爱之情,她俯下身去,脸贴脸地低声问道:

“你好!小春妮!”

“我……我不好……不好。”叶春妮突然双手捂起眼睛,轻声地哭了,“我还没给国家出什么力,就叫马哥哥替我挨了砸。我后悔死了,恨不得把马哥哥从小推车上换下来。”

这几句挚情话,把老母亲的眼圈说红了。才多大的孩子呀!如果在父母身边,她还在撒娇呢!可是北大荒的风雪,催着她过早成熟,过了年才十五岁的女娃娃,竟然讲出了这些感人肺腑的话,老母亲眼角立刻闪出了泪花。她忽然想起了什么似的,从宋武手里拿过来一个绿帆布的旅行袋,从里边拿出一双高帮的毛皮靴,激动地递给叶春妮说:“报纸上登了你们来开荒的事迹后,市皮革厂的青年团员们特意为年龄最小的女兵,赶制了一双毛皮靴。瞧!鞋里还贴着‘送给叶春妮同志’的字条哩!”

叶春妮不哭了,但泪水小河般地从她两只大眼睛里流下来:“谢谢大哥哥大姐姐……我……我……什么时候干出成绩来,再穿上它。我要像马哥哥那样,把幸福让给别人,把危险留给自己,不然,我对不起大哥哥、大姐姐的心。”

小礼堂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。

老母亲跟随宋武走进会场中间,用目光向周围巡视了一下,问道:

“白黎生同志在吗?”

“在。”白黎生甩掉头上的狗皮帽子,诧异地站了起来。

“你过来。”

白黎生走到老母亲面前,猜测地说:

“是我母亲给我带来东西了吧?”

老母亲笑了:“这是祖国——我们的伟大母亲送给你们的,在我临到北大荒来时,团中央书记苏坚同志点名叫我交给你。”说着,她从旅行袋里拿出一封信,“白黎生同志,你打开看看,保险你会乐得合不上嘴。”

白黎生匆匆抽出信袋里的一张薄纸,刚看上几眼,就兴奋地朝伙伴们叫了起来:“同志们!这是全国青年捐款,给咱们垦荒队购买的乐器名单,有手风琴、小提琴、琵琶、南胡、笛子……打击乐器里有锣、鼓、木鱼……同志们,咱们成立个乐队都够用了。”白黎生激动地向老母亲连连点头说,“谢谢您,谢谢全国青年朋友。”

老母亲安详地笑了笑:“你别激动,信袋里还有东西呢!”

白黎生手指哆嗦着,从信袋里又拉出两张纸:这两张纸不是乐器名单了,而是用6B铅笔写的一封短信。白黎生高声地读道:

白黎生同志:

还记得你们临行时,在那次窝头、白菜汤的“宴会”上,和你一块儿吃窝头的团中央书记吧!

你可能忘记了他。

他可没有忘记你。

从报到团中央的材料中,我看到你经历了北大荒的大雷雨考验。我为你高兴。据我所知,你爸爸、妈妈所以从法国回来,是为了振兴祖国,希望你把父辈人的精神发扬光大。中华民族如果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,没有几代人的艰苦奋斗是不行的——你们则是新中国优秀的第一代。

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