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子飞快,眼看着过年了。
这半年,苏小昭在岱南,已经成了神奇的代名词,谁也不知那孩子到底做成了多少大事。
她从东海回来没有多久,就找到老耿谈:“耿叔,我们既然要做起来,就不能再像散兵游勇,咱们得把大旗立起来。”
老耿没意见。
她和老耿合伙注册成立了“岱南落凤大蒜批发流转中心”,交易点暂时设在老耿菜场的隔壁,与老耿菜场齐头并进,专做蔬菜流转,
她倒是想设在自己家门外的场地,但是交通的确是个问题,路还没修起来。
她又独资注册了“北岱迎凤贸易公司”、“北岱鸣凤实业公司”。
老耿问:“闺女,你想开厂?”
苏小昭摇头:“我暂时以贸易为主,但是接下去可能要有自己的实业。”
“岱南落凤大蒜批发流转中心”挂牌后,她和老耿、万三在徽市、恒市、京都南郊市场跑了数次,大蒜的合作意向书接了五六份。
她能干是一个原因,关键这个时代一切都是空白,都从零开始,谁先走出去,谁先去折腾,谁就抓住了第一个红利机会。
她开始与岱南吴县长直接谈大蒜推广种植。
吴县长从来没有想到小小的蒜头能蹚出去,他支持,但不想牵头。
他说:“小苏,你们乡和香河居的合作,先观察一年,看看效果,可以的话,我们明年推广种植。”
谁都不想担风险。
苏小昭也不着急,和老耿商量后,既然这事儿县里不牵头,他们就找各个乡里。
早先黄冈乡赵乡长特别羡慕关嘉祥,现在岱南落凤大蒜批发流转中心寻上门来,他却犹豫了。
苏小昭为什么找我乡合作?为什么舍近求远?
苏小昭解释:“我们落凤乡已经接了香河居的订单,怕很难完成更多的货量,所以这张订单决定与黄岗乡合作。”
黄岗乡乡长不相信,总感觉“刁民想害朕”。
人就是有这么个心理,你去找他们合作,这么好的好事为啥找我?“这里面一定有猫腻”!
他开始打官腔:“小苏啊,咱岱南土地金贵,粮食肯定摆第一位,这大蒜要种也可以,价钱5分是有些太低了。”
苏小昭有些好笑:“那您觉得价格多少合适?”
赵乡长说:“1毛吧!你出身农民,肯定理解农民的不易,也多给农民考虑一下。”
苏小昭点点头:“1毛钱这个价格确实不错。”
赵乡长以为自己报价低了,马上又说:“这是上门收购价,如果送货,那还要给农民补贴运输和工时费。”
苏小昭认真地问:“赵乡长,您种过地吗?”
赵乡长激动地说:“当然种过,我父母都是农民,每天起早贪黑,面朝黄土背朝天,一粒汗珠摔八瓣,一年收入还不够买一辆自行车。”
苏小昭点点头:“是啊,农民太苦了,赵乡长,我真的好惭愧。”
等苏小昭走了,赵乡长还纳闷地对其他同事说:“这个女娃儿不行,人人都说她能干,我看这孩子太过精明算计。”
农业站站长老王是个四十多岁的耿直脾气,没有多少文化,说话一向难听,他不瞒不避地说:“赵乡长,俺觉得您不应该天天坐在办公室里看文件,您应该去菜场看看农民都在干啥!”
赵乡长听着就不是好话:“老王,你啥意思?你说我不懂农产品是吗?我父母都是农民......”
老王不耐烦地说:“你父母都是农民,你不是!”
赵乡长扶了扶眼镜:“我咋不是农民?我一直就是农民的儿子。”
老王说:“你读书可能很好,但是你不适合做乡长。你去问问,咱乡里,大蒜零售也只有4分钱,4分钱都不一定卖出去。你别瞪眼,猪肉才五毛六毛一斤,你大蒜要1毛还要人家出运输费和工时费,你脑子咋想的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