街道上的百姓,奉包拯若神明,无不感恩戴德。
包拯心中却是感慨万千。
许是百姓平日里深受压迫,抬不起头来,所以才会这么容易满足吧!
一路赶往大柳树村。
因为马上就要开春,大冷天的,百姓却没闲着,都忙着耕地。
不时还能听到耕夫嘴里哼着小调儿。
虽然听不懂,却能感受到农民内心里的满足和幸福感。
看到包拯一行人走在田埂之上,百忙之中百姓好奇地停下手中的活儿,驻足凝望。
因为柳树村远在县城之外,没几个人见过包拯的真面目,只闻其名,不见其人。
停下来凝望,只是因为好奇。
一般来说,这些穷乡僻壤是很少有陌生人来的。
出现陌生人,村民的第一反应就是,是不是出了什么事?
很快,包拯一行人就来到大柳树村。
村落并不大,约莫三十四户人家。
参差破败的屋宇,给人以一股浓厚的乡土气息。
这让包拯想起了前世童年时期村庄里面的那副景象。
不过,童年时期的村落虽穷,却也能看到楼房。
而大柳树村,穷得连屋顶上似乎都没有一片完整的瓦片遮风挡雨。
大都是泥巴堆砌起来的茅草屋。
包拯严重怀疑,要是遇上暴风雨,会不会塌下来了,心中又是一阵唏嘘长叹。
公孙策和展昭却是不明白,包大人怎么总是闷闷不乐的模样。
这样的村落,他们自然也是司空见惯了。
而且,耕者有其田,这些可都是大人的功德,何以这幅神色?
他们自然不明白,对于一个二十一世纪的穿越者来说,连畜生住的地方也比现在的村落好上百倍。
虽然包拯立誓为民请命,然而想要彻底改善百姓的生活水平,一己之力恐怕是无能为力了。
就在这时,忽听到前面传来吵闹之声。
只见两个青年正在争执吵嚷。
“你胡说,明明就是你的地多,爹也太偏心了。”
“什么我的地多,爹说你没成家,把房子都留给你了,我只能住耳房,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。”
“哥,你说话可得凭良心,猪圈不是还给你了吗?”
“你放屁,猪圈不是在你用着。”
“那牛还给你了呢!”
“牛不是用半亩水田地给你抵了。”
“……”
两兄弟争得面红耳赤,一言不合,就撸起了袖子,似乎想要打架定输赢的架势。
听到吵嚷,很快也就涌上来了不少村民,却是不敢多言。
兄弟相争,打得突破血流的事情,这似乎是中华数千年来的传承。
包拯倒也见怪不怪,而且他也见了不少闹到法院的。
公孙策似乎也引以为常了,笑道:“大人,要不要……”
“当然!”包拯点了点头,“为官者,辨明冤狱是其一,然而更重要的则是教化人心,导人向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