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0章 游园会
苗壮弄来两张冰灯游园会的门票,下班后推着林泽去参观,想让他散散心。
萨哈连以冰灯和冰雕闻名。
最早的冰灯是流行于中国北方的一种民间艺术,早期的冰灯是松嫩平原的农民和松花江流域的渔民冬季的照明工具,当时的人们在冬季把水倒入桶中进行冷冻形成桶状冰柱,再倒出中间未冻的清水,将油灯或蜡烛放入中空的“灯罩”,便不会被风吹灭。
后来人们在春节和元宵节期间也制做冰灯摆在门前,或烫孔穿绳让孩子提着玩,用以增加节日气氛。
到了近现代,人们自己会在冰里置放五颜六色的灯管,以达到璀璨夺目的视觉效果。
从1963年第一届冰灯游园会到1990年,萨哈连的冰灯发展已经走过了27年,艺术和技巧也愈加成熟。
每年松花江冰冻后,一辆辆的采冰车开到松花江上去,将切割成一块块的晶莹剔透的冰块拉到城市各个角落去,给城市的夜晚增添些绚丽的色彩和活泼的朝气。
这些冰块到了雕刻大师手里,或变成“大闹天宫”或变成“万里长城”,白天时是冷冰冰的冰坨,夜晚却大放异彩,仿佛雾里看花,置身于梦幻王国中。
林泽在萨哈连定居了好几年,也不过在俄式建筑老街上见到过一两个小冰灯而已,像游园会这么壮观、集中,甚至还有主题展区的他也是第一次见。
尽管夜晚的室外寒冷入骨,他徜徉于冰灯建筑中,一点都不想回去。
苗壮已经冷的直跺脚,对林泽说:“咱也出来一个点了,要不先回去吧,实在太冷了。”
林泽只好答应他往回走。参加游园会的游客众多,他们逆着人流好不容易才挤出大门。
苗壮说:“你说这玩意儿就咱们这有么?我刚看到好多个老外。”
正说着,有个中国翻译领着五个外国人进园,用一口不甚流利的外语给他们介绍着,引得老外一阵阵惊叹。
苗壮看着他们,由衷地感叹着:“我当初就没好好学习,我要是好好学会一门外语,这会儿就不是修理工了,我也能接待外国人。”
林泽眼睛一亮:“会外语就能接待外国人,给的多么?”
“那当然,每天出入高档饭店,挣的钱是好几份的。”
“你怎么知道?”
“都这么说呀!”
林泽深感无语,不过对翻译接待的工作开始上了心。
“听说这附近有家火锅挺好的,转悠这么长时间,我感觉都冻透了,咱们吃点热乎的。”
苗壮说罢,也不管林泽是否同意,直接将他推走。
林泽没想到,吃个火锅还能碰到老乡。
开火锅店的老板娘是雪烈屯的书记王宝库的女儿画儿。
两个人见面时都很尴尬,林泽差点要让苗壮把他推出去。
“你这,怎么弄得?”
“车祸。”
“怎么还坐轮椅了?”
“还没恢复好,我能站起来,不用担心。”
“我婶他俩知道么?”
“不知道,姐,你别告诉他们。”
画儿点点头,叹了口气,领他们在一张桌子旁坐下。
“妈妈,妈妈!”
一个十来岁的小女孩跑向画儿。
“这是丫丫?居然长这么大了,我差点没认出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