崇祯重振大明

凤凰北斗

> 崇祯重振大明 > 崇祯重振大明目录

第568章 三百破一万(1 / 2)

上一章目 录

黄台吉攻打朝鲜的策略,和阿敏截然不同。

在攻打大凌河堡失败后,他深刻认识到八旗士兵的长处不在于攻城。在攻打朝鲜时抛弃阿敏的逐城争夺打法,采用了新的策略。

十一月三日,黄台吉刚刚抵达朝鲜,就派马福塔、劳萨等将领率精锐骑兵300名,化装成商队直趋汉城而去,负责探明沿途道路——

他打算发挥八旗机动性强的优势,以精锐骑兵为先锋,直捣朝鲜国都汉城。

然后,他又以多尔衮、阿济格为左翼,多铎、硕讬为右翼,负责策应中军。

还让杜度率领一支兵马前往铁山,威慑撤往皮岛的东江镇。

自己亲率大军,于十一月十日出发,浩浩荡荡前往宣川。

看着眼前不起眼的小城,黄台吉问左右道:

“这就是所谓的宣川吗?”

“我的儿子和姐夫就死在了这里?”

旁边一个镶黄旗的将领道:

“是!这就是宣川。”

“只是主子不是死在这,是死在前面的死亡之路上。”

黄台吉看着他畏畏缩缩的模样,心里就忍不住来气。

但是镶黄旗的将士现在大多如此,像是惊弓之鸟一般。

这让他恼怒的同时,也认识到必须攻破宣川,把这个魔障给破开。

再加上宣川城位置关键,称得上南下的必经之路,为了保障后路安稳,他也要把这座城池打下来。

所以他下令道:

“进攻!”

又派李永芳率领汉军打前阵,先填平护城河再说。

李永芳已经有些麻木了,知道大汗这是把汉军往死里用。

但他也没有办法抵抗,只能驱动士兵上前。

汉军士兵麻木地背着石块往前冲,准备迎接炮火和子弹,但是让他们惊喜的是,宣川城的火炮极为希少,而且发射速度极慢。

这让他们大喜之下,急忙继续往前冲,在距离城池三百米时,不出意外又遇到了箭形弹。

不过朝鲜人自己仿制的粗制滥造的箭形弹,精度是远远不如大明的。汉军士兵发现他们只要站开点,箭形弹就多半打不到自己。

这让他们更加惊喜,一鼓作气跑到距离城池一百米时,伤亡才开始大起来——

这是因为朝鲜士兵装备的锥形弹也不多,他们装备最多的,就是一大三小圆球弹丸的夷散弹。

不过因为火绳铳的射速慢,朝鲜士兵大多也就打了一两轮,就被汉军冲到了护城河前。

有些汉军士兵甚至没有拿自己性命去填河,还能在扔下石块后跑回去。

这让李永芳也有些惊喜,明悟到朝鲜士兵的战力远不如大明士兵,火器数量上更是远远不及。

所以他当即放弃用石块带尸体填河的办法,让士兵背着沙袋向前。还有些士兵把沙袋放在身前,能够防住子弹。

最终,李永芳麾下只死了不到一千人,就成功填平了护城河。

过程之顺利,让他甚至有恍如隔世的感觉。

但他却没发现,在又死了将近一千人后,汉军士兵看他的目光已经满怀仇恨。一些父子兄弟全部阵亡的,已经另有打算。

黄台吉看着汉军士兵顺利填平了护城河,心里也觉得有些不敢相信——

大凌河之战的失败,在他心中同样有阴影留下来。

但是想想以前攻打辽东城池的顺利,他觉得这样才对。

当即就命令阿巴泰道:

“你率士兵冲一下,把这座城池打下来!”

阿巴泰心里满是不情愿,因为大凌河之败后八旗士兵普遍不想打攻城战。

但是大汗的命令他还要听从,只能瓮声瓮气地道:

“是!”

派出麾下最精锐的牛录,让士兵去攻城。

这些士兵虽然有些畏惧攻城战,却没有完全失去悍勇之气,一鼓作气就冲到护城河前。

然后架起梯子,往城墙上攀爬。

让他们意外的是,朝鲜士兵的抵抗意志极差,只要攀到城墙上开始白刃战,就有一片士兵逃散。

这让他们受到了鼓舞,阿巴泰也大喜过望,把麾下六个牛录,一股脑儿地派了上去。

最终,只死伤了不过几十人,阿巴泰就攻下了宣川城,然后他的士兵,就开始在宣川城里大肆抢劫。

镶黄旗的士兵看到这一幕,简直实在是不敢相信,让他们产生畏惧的宣川城,就这样攻了下来。

想到朝鲜士兵使用火铳的拙劣,还有女真勇士在白刃战的所向无敌,一个镶黄旗将领喃喃道:

“原来,用火铳的真的是笨蛋,用刀剑的才是好汉!”

把扬古利所说的弓箭,改变成了刀剑。

这让很多八旗士兵想到,他们在近战中几乎没有败过,对自己的实力恢复了一点信心。

然后在黄台吉的命令下,加入对宣川城的劫掠。

因为在东江领积攒的郁气,他们在抢劫时毫不手软。那些被金自点调遣来的朝鲜自主派,被他们屠杀一空。

整个宣川城都是血色,没有多少朝鲜军民活下来。

靠着这种暴力宣泄,镶黄旗将士的郁气发泄出来。

黄台吉又带领他们,前往所谓的死亡之路:

“这就是死亡之路吗?”

“也没什么特别!”

被镶黄旗和镶蓝旗士兵传得神乎其神的死亡之路,其实只是一条两边有丘陵的山道。

这条山道以前没有什么特别,但是在火铳的射程达到三百米后,顿时成了绝佳的伏击地。

很多镶黄旗和镶蓝旗的士兵,都在这里被打死。

黄台吉嘴上说得轻蔑,但是他心里对这条路还是很重视,因为他在南下后劫掠的物资,回来时必然通过这里。

所以他下令道:

“放火,烧山!”

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