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铭花出生在春天,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,曹爸也没有上过学,依照风俗,给她起的小名叫“桃妞”。
平时,家里人都喊她“桃妞”,曹庄人都知道她叫“桃妞”,没人知道她大名叫什么。上辈子自从离开曹庄,和在曹庄正相反,只个别熟悉的人才喊她“桃妞”,多数人都喊她“曹铭花”。
上辈子曹铭花在曹庄上到小学四年级,离开之后再没机会上学。
八十年代改革开放,单位组织职工上夜校,曹铭花已经是三个孩子的妈,实在没有精力再学知识,仅仅应付涨工资必考。
现在,重生后的曹铭花安心坐在教室,看着堂姑教的课,懵了,完全和后世教的不一样嘛!
这时,还没有汉语拼音,教的是四角号码查字典法。这在后世只能当爱好,根本没用啊,不会汉语拼音,后世手机电脑还是不会用哈。
数学课是珠算和算术课,珠算将来没用,算盘打的再啪啦响,到二十一世纪面对计算机,什么毛用没有。算术可是要好好学的,是基础知识。
刘姓男老师教的大字课和画画课倒是很好,能练一手好毛笔字,画几笔水墨画,将来到二十一世纪也是一种让其他人羡慕的技能。
冯老师人长像勉为其难称的上帅气吧,其实就是年轻,留着三分开偏头发,这种发型以后有电影后,都叫“汉奸头”,呵呵。他穿着中山装,教吹笛子和弹手风琴。
曹铭花五音不全,吹笛子正好弥补唱歌,再没音乐细胞,能学会一曲总是没问题的吧。关键时刻只需一曲即可,不需要多。手风琴将来也是没多大用处的,只学吹笛子就行。
体育课就是绕晒谷场跑两圈,其他扔沙包、跳皮筋、跳格子的后世儿童娱乐,统统没有。不教绣花都是进步。广播体操倒是刚刚颁布,可还没有在学校执行。跳远和跳高是有的,可是没沙坑。教室前是晒谷场,地面平整硬朗,要是挖沙坑,会被全庄人打不全死也得打半死。
写大字、画画、吹笛子曹铭花知道这些只能当爱好,跟堂姑学认字才是硬道理。没有一点借鉴后世的可能性,只能硬着头皮从头开始一点点学,像背英语单词一样背四角号码。
张潮学知识的速度明显比曹铭花快很多。起初曹铭花还不以为然,认为张潮或许之前也上过学吧。
张潮上学一个月,便和堂姑申请学习二年级的书本。反正都是在一个教室上课,堂姑想都没想便同意了。
张潮上学两个多月,又和堂姑申请上三年级课程。堂姑想想,给张潮出卷子让他做。张潮随即伏案做题。
堂姑批改完张潮做的试卷,竟然全对,想想他已经十四岁的年龄,也没什么稀罕的,年龄大懂事肯定学习用功了。遂让张潮去上三年级。
张潮上三年级,曹铭花却不认为仅仅是刻苦学习,张潮在家也没见看书,连字都很少写。
写字的墨是要钱的,这时都是用毛笔写字,张潮为了买便宜的墨,都是提着瓦罐到镇上买墨。小学堂姑提供的墨因为要一点点零卖给学生,比镇上整罐卖的要稍微贵一点。
曹铭花感觉张潮学习好,是有年龄的原因,但更多的曹铭花感觉是像大女儿说的情况,“有些人是天才,就是智商高,我们得承认确实比不过的”。
曹铭花六岁的身体里装的九十多岁的灵魂,短短的一学期愣是被张潮拉下很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