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实,子肜刚刚就瞧见屋里这两位面生的姑娘,只是没人说话,她也就不提。刚才说话的时候,也曾看到过邢氏给其中一位姑娘递眼色。现在老太太发话了,她也就正大光明的仔细看看。
两个姑娘,一个穿着肩鹅黄底色掐金线锦缎的小袄,底下同色系略深色的百褶裙,裙下微露大红锦缎寒梅鹊枝的绣鞋,头上梳着个双髻,插着枝金丝缠珠凤,耳上也是一副滴水东珠耳坠,圆脸庞儿,半低着头,时不时地用怯怯的眼神看着人。
另一位粉色衣裙,梳着斜坠髻,配着朵绒扎绣花,倒是没什么饰物,但却是个会打扮的,整个人收拾得山青水绿的,瓜子脸,杏眼,虽有些拘谨,但也透着泼辣,正是刚才和邢氏递眉眼的那位。
且看着这两位一身簇簇新的打扮,又是在这个家人团聚的时候出现在这场合,见了外男,虽有娇羞,却不显着尴尬,实在让子肜摸不着头脑。
只听得老太太说,那个圆脸的是她娘家侄女,那个瓜子脸是老大家的娘家妹妹,这一年经常在荣国府作客,因这两天老太太心神不定的等着小心,两位姑娘好心来作陪。今儿个也是来与老太太说话解闷的,没成想老二一家这就到了,慌忙中也没来得及回避。不过,也没啥,都是自己家亲戚,虽有些牵强,但也不算失了礼数。现在索性就见个礼,再回避吧。
于是一同表哥表嫂,哥哥姐姐的乱喊,子肜也不真的受他们的礼,忙让人搀扶着,拿不准这到底是唱的哪一出,也不敢应,说这:“虽说是自家亲戚,但也不该失了礼数。这见面礼倒是不能少的,只是我才到家,行李还在车上呢,等下收拾出来了再给两位姑娘送过去。”
随后,两位姑娘告退了,这贾府的一家子才团团的坐了。贾政可真是饿了,也不多说,就此开吃,只是良好的教养还是让他保持着进餐礼仪。老太太真是心疼儿子,一个劲的让人给小儿子布菜。子肜虽也饿了,但是刚刚最后的那点不和谐让她有些不安,因此有些食不下咽,再加上邢氏时不时在她身打转的眼光,让她有些倒胃口。只是不知道为什么,除了一开始的问好,邢氏并未在说些什么话。
终于一顿饭结束了,老太太让贾政他们都回榴院好好休息,而这院子,已经收拾出来好些日子了。
子肜回到自己房里,坐在床边,看着这房内除了一些她亲自收起来的物件,其他都未改变,一若他们未曾离开似的。
招来众人肃了肃,贾政和子肜也未曾多说什么,只说今日乏了,众人也都辛苦,今儿个早些歇息,明日里等从老太太屋里回来了再来安排诸项事务。
大爷大姑娘也安排着依旧写在原来的屋子里,等子肜得空了再重新给他们收拾屋子。小孩子抗不住累,子肜吩咐奶娘和嬷嬷仔细看着,多劳累担待些,怕他们太累病着。也不用再撑着了,早早洗了安置吧,还停了珠儿明日的早锻炼,先好好歇歇吧。况好久没见祖母和大伯父了,必得多些时间亲热亲热,明后日还得去次外祖家呢。
至于周氏,子肜依旧是宽待的,既不用她立规矩,也不用她值夜,甚至还没让她歇在西厢房,在榴院西北角给她指了个四五间的群屋,竟然让她自个儿独立拥有个小院落。
洗了澡,换了衣服,真想就此睡了。可也只能想想,事儿还没完呢。明日去老太太去那里,十之八九得碰到那两位姑娘,还得西西问问根底,才好细推推别人的打算。
黄嬷嬷进来回话,她这几年并未跟着去广东,子肜离开后,这榴院就是交给她了。她是子肜身边的老人了,打子肜幼年就跟着,后又跟着过了荣国府来,忠心耿耿,明着是主仆,这骨子里的感情,不亚于亲骨肉。
看着嬷嬷进来,子肜忙让她坐在脚蹬子上,诉了些别情,抹了回眼泪,才说正事。子肜道:“这史家的表妹我原也知道,去年家信中老太太也提起过,道这表妹年幼乖巧,老太太很是喜欢,怜她父母双亡,我们走后家里又冷清,就接了来家里住着,今儿一看,过来得老太太欢心的。”
“是啊,我原也给太太说过的。这史姑娘的父亲是老太太的庶出兄弟,生这位舅老太爷的姨娘原是老太太老娘的陪嫁丫头,对着老太太的老娘最是忠心的,后来没了,就把这个舅老太爷托付给了老太太的娘亲。这位舅老太爷据说也是个懂事的,万事以嫡母嫡兄为尊。后来娶了亲,一直未有生育,哪怕是收了好几个通房姨娘也不成事。后来好不容易有了史姑娘,这妻子却难产死了,这舅老太爷也心灰意冷,一直没有续弦,直到前两年病死了,把这独苗托付给了嫡兄嫡姐。老太太仁慈,怕兄长公务繁忙,嫂嫂又家大事多,忙起来顾不上她,就把这姑娘接到了荣国府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