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江镇出兵的消息,很快传到京城。
与之一同传回的,还有庄际昌病逝的消息。
朱由检得知毛文龙出兵的消息后,感到颇是欣慰——
这个有些拥兵自重的将领,在得到封地赏赐后,到底还是愿意听从朝廷命令。
不过,在知道庄际昌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后。朱由检沉默了一会儿,忽然道:
“人固有一死,或重于泰山,或轻于鸿毛。”
“庄际昌忠于朝廷、是为复辽而死,他的死比泰山还重。”
“朝廷不能亏待这样的人。”
又向吏部官员吩咐道:
“庄际昌虽是正六品侍讲,但他担任的东江领长史一职,是正五品。”
“要按正五品官员追赠,而且要像殉节官员一样定为殉职,褒扬这样的忠臣。”
吏部尚书杨景辰是庄际昌的同乡,两人都是晋江人,闻言立刻说道:
“翰林院属于礼部系,庄侍讲又是在外藩去世。”
“臣以为可追赠鸿胪寺少卿,正合鸿胪寺拥有的诸蕃入贡职责。”
朱由检点头颔许,觉得追赠鸿胪寺官职,对庄际昌还是比较适合的。
但是少卿的职位他感觉有些低了,为了表示对庄际昌的赞许,朱由检决定道:
“少卿的少字去掉,追赠鸿胪寺卿。”
“让礼部拟定谥号,在《邸报》、《京报》上发讣告。”
“庄卿是皇祖最后一科的状元,朕本是打算大用的。”
“可惜天不假年,突然就离世了。”
此时此刻,朱由检真有些惋惜没有更重视这个人材,让御医关注他的身体。
这样勤勤恳恳、临死前都想着朝廷命令的官员,实在是不多了。
朱由检打算大张旗鼓地表彰庄际昌,号召所有官员向庄际昌学习。
所以该有的待遇自然要都加上,包括拟定谥号、发布讣告等等。
甚至,他还打算按照紫阁贤臣的待遇,给庄际昌册封神位、给他后人封爵,扩大他的影响力。
所以,他继续道:
“毛文龙在奏疏中,提到要把功劳让给庄际昌,请求给他的后裔封爵。”
“这件事诸位怎么看,是否应该答应?”
群臣听闻此言,都有一些诧异。
因为海外封爵的事情,皇帝早就通过海外戒严夺了过去。
以前也从没有和大臣商量,最多和理藩院大臣说一下。
没想到这件事却被拿到常参会议上来说,这让听到的大臣,都有一些诧异。
仍在兼任兵部尚书的袁可立道:
“太祖有令:文官不许封公侯,除非是立下开国一般的功勋。”
“庄际昌是文官,又没有立下殊勋,按理说是不能封爵的。”
“但是如果毛将军执意让功,陛下也可从权。”
朱由检点头颔许,又听礼部尚书温体仁道:
“陛下先前规定,海外诸侯可向朝廷申请册封附庸贵族,伯爵可册封爵士。”
“臣以为可让毛将军请求,为庄际昌封爵士。”
这也是一个办法,但是在朱由检看来,封得有些低了。
为了让所有人知道自己复辽的决心,他向群臣说道:
“庄际昌虽在东江领任长史,但他却是朝廷官员。”
“这样忠君为国的人,怎么能册封为藩国的贵族呢?”
“要封也要封朝廷的爵位,朕打算追封为男爵,后裔世袭爵士。”
“毛文龙的让功大可不必,但是要让他把义州让出来,这个城池和周围方三十里地方,留给庄际昌的后裔做封地。”
“让毛文龙向其它地方扩展,补回这块封地。”
义州就在镇江对岸,是辽东和朝鲜通商的一个口岸,这座城市对东江领称得上是宝地。
朝廷掌握住这块地方后,将来在收复辽东后就能通过镇江出兵东江,让东江不敢有异心。
所以群臣一听就知道皇帝在削弱东江领,方便以后拿捏。
显然,皇帝对毛文龙的犹豫不是没有芥蒂。这次分出义州就是一个警告,让他以后老实点。
否则朝廷能把东江领更多的精华地块分出去,只给他留下贫瘠之地。
庄际昌再怎么说也是文官,朝堂上晋江出身的大臣又多。所以他这个有些破格的封赏,并没有人反对——
更何况他们反对也没用,皇帝对海外封爵的事情能够一言而决。
接下来皇帝册封庄际昌为义州城隍,那就更称得上顺理成章了。
庄际昌的身后待遇也最终定了下来:
追赠鸿胪寺卿、三等男爵,谥忠简,拟封义州城隍。
这和许多紫阁贤臣的待遇,几乎一模一样。
群臣这个时候,才明白为何皇帝把这件事拿到常参上讨论。
再想到忠简这个谥号,是前宋三呼过河的宗泽用过的。皇帝明显是打算把庄际昌塑造成宗泽,喊响复辽二字。
善于揣摩上意的温体仁,在朝会结束之后,立刻召集礼部新成立的宣传司官员,让他们对庄际昌去世这件事,做一个宣传规划。
他要迎合皇帝的意图,把庄际昌往宗泽的方向塑造。
所以报纸之上,很快发布了庄际昌的讣告。还有一些同僚,对庄际昌的怀念。
京城的百姓在得知庄际昌三呼复辽而死后,也很快把他和三呼过河的宗泽联系起来。
皇家乐团的戏剧团,更是着手创作宗泽与岳飞的戏剧。
钱谦益、张溥等文人,也在报纸上大力称赞。
一时间,庄际昌、宗泽这两个名字,很快在京城流传开来。
尤其是庄际昌的状元身份、还有他英年早逝,更让很多人感到惋惜。
更有一些官员受到触动,主动投笔从戎,加入复辽大业。
刚办完父亲丧事、回到翰林院任修撰的陈子壮,就是其中之一。
他和庄际昌是同科,是万历四十七年的探花。在得知庄际昌的事迹后,他心中哀恸之下,写了一封奏表,请求去东江领任职——
他要去东江领看着,帮庄际昌办好身后事。
朱由检对于这种行为,当然极为赞赏。当即升陈子壮为侍讲、兼任东江领长史,和庄际昌之前的职位一模一样,鼓励他继承庄际昌遗志。
这件事在翰林院引发了轰动,陈子壮赴任之时,很多同僚送别。
京城得知这件事的士民,也对陈子壮大加称赞。认为这个探花,不输于同科状元。
就连朝鲜使臣,在见到这一幕后,也忍不住感叹: